- 杨华;刘仲吉;王邓;
高校劳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劳动教育的成效还难以估量。CIPP评估模型是由背景评估、策略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组成的评估体系,在CIPP模型的指导下,高等教育机构质量评价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正在发生概念性的演变。根据CIPP模型设计高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流程,进一步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环节,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引导其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者。
2025年04期 v.30;No.122 627-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赵景阳;
高等院校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奠基人,潘懋元从国情出发,对高校分类发展的动因、分类依据、体系构建、推进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院校分类发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高校的分类定位和特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潘懋元扎根大地、服务中国的学术理念,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让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符号”。
2025年04期 v.30;No.122 638-64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谢慧明;覃阳;
文章致力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微课制作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内在学习动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文章采用Animate动画软件与AI语音生成技术,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微课,实现动态可视化教学和个性化的分步指导。通过网络共享同时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体验。微课打破时空限制,促进师生互动,并借助反馈信息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新的微课制作模式的高效内容更新机制显著降低了更新维护成本。结果表明,创新后的微课在推广后获得积极的社会响应,通过累计播放量、互动数据、观众反馈和学生成绩对比分析,验证了其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方面的有效性,为教学内容的持续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年04期 v.30;No.122 646-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 王兰文;马文斌;黄梅芳;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升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同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为高校毕业生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支撑。因此,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精准、精细指导,提升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化毕业生心理辅导,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与指导,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04期 v.30;No.122 656-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娄佳;蒋丽丽;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生成、积淀、淬炼起来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从内在逻辑来看,红色基因蕴含着理想美、道德美、情怀美、精神美、奋斗美等内容,美育是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从实践进路来看,需要从明确红色基因的美育目标,丰富红色基因的美育资源,增加红色基因的美育供给,拓展红色基因的美育途径,整体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30;No.122 66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黄振宣;周陆敏;宁锦峰;
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以下简称“电诈”)已演变为技术驱动型系统犯罪,形成全球性治理难题。从形态特征看,电诈呈现技术智能化、手段多样化、范围跨国化和链条产业化等四大趋势,治理难度不断提升。从成因来看,技术异化导致犯罪工具升级与伦理失序,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任危机与数字鸿沟加剧风险敞口,法律滞后性与跨境治理低效形成制度洼地,而犯罪成本收益的严重失衡则持续刺激犯罪扩张。文章提出“技术—制度—社会—生态”四维协同治理框架,强调技术治理与制度创新的动态适配,为构建数字文明时代犯罪防控体系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30;No.122 673-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罗维;孙山林;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面临着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课程作为新工科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在帮助学生建立可靠性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及提升工程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具有示范意义。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基于新工科的理念,文章从优化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库、推动跨学科融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加强与行业认证的衔接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探讨了该课程改革对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辐射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创新后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效,同时为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v.30;No.122 682-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