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两航一创”人物专访

  • 对话新质生产力:理论渊源、核心内涵、战略意蕴与发展前瞻

    李守伟;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体现了中国在科技革命与经济转型交汇背景下的战略思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动力,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要素重构与产业结构跃迁,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能的深层转型。它的内涵涵盖高科技驱动、高效能产出、高质量供给及数字智能赋能,强调在绿色发展、制度重构与全球竞争中的综合优势。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升级与制度变革的关键路径,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30;No.122 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特约专栏:新质生产力研究

  • 基于熵值-CRITIC-TOPSIS的广西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

    黄丽玲;张志峰;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转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提升广西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文章以广西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熵值-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其2019—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关键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广西各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除南宁外,其他城市上升趋势缓慢;广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南宁、柳州、桂林等核心城市在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中表现突出,其他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明显不足,主要受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等维度主要障碍因子的制约。研究测算了广西各市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识别了主要障碍因子,为广西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2025年04期 v.30;No.122 507-51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低空旅游产业韧性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肖利斌;

    低空旅游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拉动旅游消费需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焦点之一。文章梳理2010年以来我国低空旅游产业的政策,利用低空旅游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低空旅游存在“低空旅游基础设施不足,保障能力有限”“低空旅游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低空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较薄弱”等发展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纾解路径:一是增强“两个条件”,加快完善低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二是关注“两个市场”,创新规划设计低空旅游产品体系;三是深入“三个端口”,拓展延伸低空旅游产业链。

    2025年04期 v.30;No.122 518-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一带一路”特色办学研究

航天文化研究

  • “大思政课”视角下航天精神育人功能研究

    姬贺;崔佳;

    航天精神具有强大的思想张力、伟大的实践穿透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航天精神为育人元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具有目标一致性、内容契合性。基于“大思政课”视角探究新时代航天精神的育人功能,可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突出“社会即课堂”的现实观照,彰显思政课“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对涵育学生“两个大局”的全球视野,构筑“大思政课”多维时空协同的育人新格局有积极意义。深刻挖掘航天精神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丰富“大思政课”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04期 v.30;No.122 538-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青年编委”专栏

  • “青年编委专栏”主编寄语

    张烈平;

    <正>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青年学者正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学术领域中最耀眼的群体。为了更好地展现青年学者的风采,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成立了首届青年编委会,并成功召开了“期刊高质量发展暨首届青年编委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青年学者重要性的认识,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并延续这一良好势头,我们又特别策划了“青年编委专栏”,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专业、更加开放地展示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这里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2025年04期 v.30;No.122 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民族村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互动机制研究

    唐晨铭;徐苇苇;张兴旺;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系统阐释了民族村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多维内涵。研究聚焦民族村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机制,剖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揭示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村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资源整合与动能转化路径。基于互动机制分析,提出五大实践路径: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强化组织保障,建设人才队伍;保护传统文化,守住生态底色;转型升级产品,创新丰富业态;完善政策法规,共享发展红利。研究结论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04期 v.30;No.122 548-557+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最后一公里”卡车与无人机协同配送调度方法

    林冬梅;马昌谱;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物流末端配送的效率和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性能的关键指标。针对传统“最后一公里”配送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卡车与无人机协同配送调度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作用,随后探讨了无人机技术在提高配送效率中的潜力,并结合了无人机地面站软件设计、云资源调度优化以及农村物流配送站选址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旨在最小化所有任务的最大完工时间,同时考虑卡车与无人机的协同调度约束。针对该问题NP-hard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融合莱维游走方法和局部搜索技术的改进型蚁群算法,以寻求高效的调度方案。文章通过与遗传算法、贪婪随机自适搜索算法等其他启发式算法的比较,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求解质量和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不仅为“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v.30;No.122 55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 西部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谢琳;高静;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之一,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11—2021年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市、区面板数据,测算西部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的中介效应,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和基于Bootstrap自举的中介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反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市、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影响均为正向关系。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足之处在于西部民族地区各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作用,但其显著性不足。因此,基于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户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提出应积极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2025年04期 v.30;No.122 570-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研究现状、热点与演进路径——基于WOS核心库的VOSviewer分析

    杨智凯;高小淋;杨婷婷;马榕澴;

    为全面梳理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基于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82—2024年间收录的1 497篇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1年以来,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在发文数量、研究机构活跃度及学术影响力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属性对消费者购车意愿的影响,如价格、续航、安全性等;二是政策与市场环境的驱动作用,包括政府补贴、充电设施、税收激励等外部因素;三是消费者心理认知及行为机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等理论探讨购买行为的内在动因。从研究演进路径来看,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研究经历了由风险理性模型主导、向品牌信任与绿色认同驱动、再到政策结构与技术接受融合的阶段性转变。本文不仅对外文文献的研究综述进行了深入分析,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2025年04期 v.30;No.122 58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3K]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探究

    叶韵;张影;

    大量公立医院开展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活动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但目前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基于此,文章从战略人力管理理论出发,通过调查方法分析了桂林某公立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从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资质三个方面,揭示了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力度、强化人才的培育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助力医院优化医护人力资源配置,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30;No.122 596-60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 基于网络点评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游客满意度研究——以龙脊梯田景区为例

    张文菊;白刚;

    游客满意度是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影响游客忠诚度与重游意愿、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口碑的关键指标,受到旅游者、景观、服务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现有研究鲜少探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满意度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龙脊梯田景区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景区网络点评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系统游客综合满意度较低,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系统的满意度差异较大,游客不满意的主系统是服务系统和客体系统;游客满意的子系统包括景观、住宿和餐饮,游客不满意的子系统包括景区、交通、旅行社、电商平台、购物等。因此,建议景区以景观为核心、以游客为中心,构建互惠共生的服务系统并加以优化,引导主体系统;以改善环境为有效途径,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2025年04期 v.30;No.122 602-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现代徽剧的创新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孙瑜;

    现代徽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功将传统徽剧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艺术形态。现代徽剧在剧本改编、表演形式、传播手段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引入现代元素、结合新媒体平台、开展跨界合作,不断适应现代观众需求。同时,通过推进多元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现代徽剧得以广泛传播,并增强了国际影响力。现代徽剧不仅传承了传统徽剧的美学价值,更展现了时代风貌,成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4期 v.30;No.122 613-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象征、异化与隐喻的交响——论《平凡的世界》的现代主义手法

    蒋婉青;聂志军;

    《平凡的世界》历来以现实主义小说著称,但其实也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孙少平身上伤疤的象征意味,围绕徐国强展开的异化讨论,以及田二的进、出场及其语言的隐喻意义分别体现了作品中散落的三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路遥将《平凡的世界》置于现实主义的大框架下,局部穿插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人生,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且其创作的方法和态度也能对当下文学创作提供启示和指导意义。此外,还有利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2025年04期 v.30;No.122 620-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高等教育研究

  •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研究——以G大学为例

    杨华;刘仲吉;王邓;

    高校劳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劳动教育的成效还难以估量。CIPP评估模型是由背景评估、策略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组成的评估体系,在CIPP模型的指导下,高等教育机构质量评价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正在发生概念性的演变。根据CIPP模型设计高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流程,进一步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环节,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引导其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者。

    2025年04期 v.30;No.122 627-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潘懋元高等院校分类发展思想探析

    赵景阳;

    高等院校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奠基人,潘懋元从国情出发,对高校分类发展的动因、分类依据、体系构建、推进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院校分类发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高校的分类定位和特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潘懋元扎根大地、服务中国的学术理念,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让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符号”。

    2025年04期 v.30;No.122 638-64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构建现代电工电子技术教育体验:动画软件与AI语音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谢慧明;覃阳;

    文章致力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微课制作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内在学习动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文章采用Animate动画软件与AI语音生成技术,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微课,实现动态可视化教学和个性化的分步指导。通过网络共享同时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体验。微课打破时空限制,促进师生互动,并借助反馈信息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新的微课制作模式的高效内容更新机制显著降低了更新维护成本。结果表明,创新后的微课在推广后获得积极的社会响应,通过累计播放量、互动数据、观众反馈和学生成绩对比分析,验证了其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方面的有效性,为教学内容的持续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年04期 v.30;No.122 646-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 新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审视与路径探索

    王兰文;马文斌;黄梅芳;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升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同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为高校毕业生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支撑。因此,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精准、精细指导,提升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化毕业生心理辅导,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与指导,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04期 v.30;No.122 656-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美育路径探析

    娄佳;蒋丽丽;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生成、积淀、淬炼起来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从内在逻辑来看,红色基因蕴含着理想美、道德美、情怀美、精神美、奋斗美等内容,美育是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从实践进路来看,需要从明确红色基因的美育目标,丰富红色基因的美育资源,增加红色基因的美育供给,拓展红色基因的美育途径,整体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30;No.122 66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数智化电诈的新样态、多成因与治理策略

    黄振宣;周陆敏;宁锦峰;

    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以下简称“电诈”)已演变为技术驱动型系统犯罪,形成全球性治理难题。从形态特征看,电诈呈现技术智能化、手段多样化、范围跨国化和链条产业化等四大趋势,治理难度不断提升。从成因来看,技术异化导致犯罪工具升级与伦理失序,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任危机与数字鸿沟加剧风险敞口,法律滞后性与跨境治理低效形成制度洼地,而犯罪成本收益的严重失衡则持续刺激犯罪扩张。文章提出“技术—制度—社会—生态”四维协同治理框架,强调技术治理与制度创新的动态适配,为构建数字文明时代犯罪防控体系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30;No.122 673-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新工科背景下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维;孙山林;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面临着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课程作为新工科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在帮助学生建立可靠性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及提升工程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具有示范意义。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基于新工科的理念,文章从优化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库、推动跨学科融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加强与行业认证的衔接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探讨了该课程改革对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辐射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创新后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效,同时为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v.30;No.122 682-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